安徽宿州:以思想道德建设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-中国文明网

安徽宿州:以思想道德建设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

发表时间:2025-07-10 来源:中国文明网
字体:
打印:

  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。近年来,安徽省宿州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用心用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。

  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

  宿州市积极推进思政课程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,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共建“皖北革命文化研究中心”平台,搭建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库,方便教师备课中衔接不同学段教学内容。

  宿州市积极推进思政课程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。

  宿州市革命教育资源丰富,全市各学校充分利用青少年教育基地,上好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。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,宿州市主城区80多所大中小学(校区)组织师生前往宿州烈士陵园、宿东烈士陵园、盛圩烈士陵园、五柳烈士陵园接受革命教育。

  宿州学院依托孟二冬纪念馆、革命传统教育馆、赛珍珠纪念馆、皖北文化艺术馆“四馆”,开展思政课实践一体化教学,学生聆听杰出人物事迹,深刻感悟革命文化内涵,并将其转化为爱国情、强国志、报国行。

  宿州市第十一中学依托宿州市博物馆教育资源,结合初中思政课教学内容,以参观访问为主要形式,开展“走进博物馆 感受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”系列活动,让学生在与展品的对话中了解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,激发爱国爱乡热情。

 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

  宿州市各校依据学生兴趣与天赋,在选定优势项目基础上,从全面推进和个别培养两方面发力:一方面开设传统文化基础课程,定期教学;另一方面对学有余力、兴趣浓厚的学生进行专项技能培养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田。

  宿州各学校开设特色课程,孩子们踊跃参加。

  泗县墩集镇中心学校因学生抖空竹兴趣浓厚,将其定为特色体育运动。如今,课间、课外及课余时间,校园里随处可见师生抖空竹的身影,上下翻飞的空竹既带来欢乐,又锻炼了体能与技能。

  在宿州市的各个学校,越来越多的学校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求,不仅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展示环境,还开设戏曲、经典诵读、剪纸、书法、围棋、武术、舞龙舞狮等特色课程,孩子们踊跃参加。

 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,作为文化自信与传承的关键一环,必须持之以恒、勇于创新。宿州市将深化传统文化内涵,拓宽教育形式,让校园成为滋养学生心灵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与乐园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动力。

  红色基因润童心

  “小朋友们好,欢迎来到《拂晓报》报史馆。《拂晓报》是历史悠久的革命报纸,诞生于抗日烽火年代,由彭雪枫将军创办……”宿州市拂晓报社迎来60多位“小小新闻探索家”,在讲解员带领下开启探秘《拂晓报》报史馆与印刷车间的革命之旅。

  宿州市拂晓报社迎来“小小新闻探索家”,探秘《拂晓报》报史馆与印刷车间的革命之旅。

  在报史馆内,孩子们跟随讲解员参观序厅、初心厅等4个展厅,通过历史照片、泛黄报纸、实物展品,聆听《拂晓报》从诞生到发展的历程及其在革命战争中的作用,眼中满是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与对新闻的兴趣。

  随后,小朋友们来到报纸印刷车间,好奇地围在巨大的印刷机旁。“这是什么机器呀?”“这些机器是怎么工作的?”“报纸是怎么印刷出来的呢?”面对这些充满好奇的“小脑袋”,拂晓报社出版管理部值班长耐心解答,并介绍印刷术发展历程与报纸印刷流程。

  “看着历史照片与珍贵报纸,我被《拂晓报》的底蕴震撼,它不仅是新闻载体,更是时代的记录者。”“这次研学收获满满,《拂晓报》的发展是奋斗史,我要以先辈为榜样,传承红色基因”……孩子们纷纷表示,活动中不仅学到了《拂晓报》历史,更感受到革命文化的魅力,将铭记革命先辈事迹,传承红色基因,努力学习,为祖国贡献力量。

  供稿:安徽省文明办

【责任编辑:荣毅】